著作權聲明
本部落格的文章皆允許非營利目的之轉貼,但必須註明來源(包含原文連結)。

目前分類:失智症照護之技術與政策 (2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  這幾年之間,媽媽偶而在睡夢之間,或者在睡醒之際,說起日語來。這不稀奇,因為媽媽受過日本教育。但是過去一個月以來,媽媽經常在睡醒之際,說出一大串客家話,偶而追問她說什麼,媽媽甚至閉著眼睛,會翻譯成閩南話再說一遍。媽媽的狀況顯然是不錯的!

  過去幾10年間,去客家親戚家裡作客時、客家親戚來家裡時,他們都遷就我們說閩南話,偶而說客家話,媽媽也都是用閩南話回答,我的確問過媽媽,媽媽告訴我她不會講客家話,現在看來,這不是真的。

  媽媽有什麼理由隱瞞她的客家話?媽媽偶而會提起,年輕時候在閩南語社群,經常被叫客婆仔、客人仔,儘管媽媽的閩南話非常道地,俚語、罵人的話,都有能力講成串。我忽然明白,媽媽有多努力想要融入閩南語社群,所以絕口不說客家話,也不承認會說客家話。不說客家話,可以避免遭受排擠。於是當媽媽回到小時候的記憶,沒有遭排擠的恐懼意識時,會說的一些客家話,自然就浮現了。

  看著現在如孩童般純真過日子的媽媽,想像過去的媽媽,可能長期生活在擔心不被認同的恐懼當中,於是再度確認,罹患失智症,對媽媽反而應該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。現在的媽媽經常開心地笑、開心地大笑,不再掛心俗事,每天都是就眼前的事,進行立即忘記的對話,縱使有時候記著一些事,也是依稀模糊。反正該記著的事,別人會幫忙記著,不必負責記憶,真的就能毫無負擔地活在當下。


文章標籤

春風煦日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許玉秀

  

  去年10月初,剛好是農曆的9月初,媽媽去參加一場九皇祈福法會。媽媽一向能忍痛,如果沒有特別注意,很容易讓她做超過體能負荷的事,而智能退化、表達身體異樣的能力減弱之後,如果照顧的人不特別靈敏,就會延後發覺媽媽身體的異狀。

  哥哥們沒有注意到媽媽右膝蓋已經退化非常嚴重,還是攙扶著讓她爬樓梯。到了第3天,媽媽幾乎不能行走,甚至連躺著,都喊膝蓋痛。吃了肌肉鬆弛劑之後,休息了兩天,行動能力恢復了,但精神卻沒有恢復過來,整天呆坐,已經不像平日應答無礙,不知如何服藥,不知如何表示要上洗手間,當然也不知道洗手間如何走,請她幫忙摘菜,更是撿丟錯亂。

  莫非媽媽真的已經進入下一個退化階段?那就是所謂中度失智狀態嗎?這個疑惑持續了兩個禮拜。就在盤算著要接受現實、規劃新的照顧模式之際,媽媽好像突然醒過來一樣,服藥、吞噬恢復正常,看電視該笑的時候會大笑,也能進行日常生活的對話,還會主動幫忙家事,擦餐桌、整理餐桌。當然,她的整理,就是改變我所安排的秩序,對我的整理而言,她的整理叫做弄亂。

  但是如果從她會主動想要創造秩序、規劃秩序這一點來看,這不就是一種能力恢復的現象嗎?日子於是又恢復過去的狀態,那也叫做正常。媽媽繼續看電視會大笑,繼續會和我拌嘴,我耍寶逗她,她繼續會如我期待地反應,甚至還有學習唱歌的能力,不看歌詞能完整地把茉莉花唱完,看著歌詞會唱甜蜜蜜、小城故事。甚至有一些正面的現象,例如不再每天喊著要回家,也幾乎不再問她的阿嬤去哪裡了。在這之前,這兩件事每天都要發生好幾回。

  於是,究竟媽媽的狀況,在醫療上屬於輕度還是中度?似乎並不容易論斷,那麼也依舊不容易預見下一個階段什麼時候發生,也不容易想像下一個階段的狀況究竟如何。逐漸地,輕度或中度的評鑑,似乎也不重要了,只要讓退化速度減緩,在緩慢的退化過程中,自然逐日適應,也逐日鍛鍊出因應的能力和技巧。過去長期對不可知未來的隱隱憂慮,竟然就這麼不見了!

文章標籤

春風煦日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許玉秀

 

  卸任大法官這一天,我挽著媽媽走出司法院。

  在司法院的最後一天,有一半的時間,媽媽來院裡陪我。陪我和助理及駕駛用完午餐後,陪我回到院裡處理最後1件工作。直到下午6點,媽媽坐在外面的客廳等我完成最後1件工作。

  走出司法院,我們去國家音樂廳聽一場演奏會,因為演奏的是台灣民謠,加上貼心的閩南語介紹,媽媽都聽得懂,表演過程,聽得興味盎然,倒是我,累得只能闔眼斜躺。半場之後,媽媽同意我的提議,提早回家,因為她從早上出門洗頭,陪我和學生吃午餐,到現在已經在外活動將近10個小時。

  坐上計程車,碰到一個對各路政治人物都不滿的司機,甚至對他的老母親支持特定政治人物,也非常有意見,還揚言,再看不下去,要自己出來選總統。一路上媽媽和他對答如流,對於媽媽所有適時的、極為捧場的反應,他看來很滿意,我當然一路搭不上話,當個安靜的聽眾。

  這期間,媽媽只有凸槌1次,差點露餡。在過西門捷運站十字路口時,碰到1個有一點久的紅燈。媽媽傾身向前,拍拍司機手臂,問道:這位先生,請問你為什麼不向前開?這是媽媽經常演出的戲碼,坐在車上,催促等紅燈的駕駛開車。

文章標籤

春風煦日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  習慣性地,媽媽一早睜開眼睛就問,今天要去哪裡?雖然失憶,但是真的想記住的事,媽媽就是會記住。如果前一天臨睡前,提醒她隔天下午要上課,要她趕快睡著,第二天早上一醒來,一定就會問:今天要去哪裡?而之所以出門這件事,通常會記住,因為媽媽總是期待出門,可能的原因是,我用「經常出門」治療媽媽,不管是去看表演、逛畫展、吃館子、聽演講或參加會議。

  今天媽媽的問法是另一種習慣的模式:早上要去哪裡?我告訴她下午才要去上課,早上睡飽一點,下午才不會打瞌睡。接著我問了一句:你上課的時候有打瞌睡,對不對?媽媽嗯了一聲,然後問:有人跟你打小報告嗎?合乎邏輯的反應!媽媽到現在都還沒失去邏輯能力。

  媽媽這個反應讓我開始懷疑一件事。媽媽上瑞智學堂3年多以來,每一次下課後問上課上些什麼,她始終都說不知道,我一向解讀為她忘記了,或者她的認知能力,還不到可以把認知的事表達出來的程度(就像有時候我們說不清楚所經歷的事一樣,如果沒有真正體會所經歷的現象是怎麼一回事,或者對某種概念還沒有清晰的認知,是說不清楚的。)。其實,也可能是媽媽不願意講,因為她自己對上課的表現不滿意,媽媽基本上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。

  記得1年多以前,有一次星期六早上醒來,媽媽問要去上課了嗎?我跟她說今天放假,她走向浴室,一面洗臉,一面說:慘了,台北的同學程度比較好,我都跟不上,不知道怎麼辦?如果媽媽上課時插不上話,或甚至在打瞌睡,或者勞作都是老師幫忙才能完成,媽媽自然會覺得沒有面子,而不願意告訴我上課做了什麼。

  所幸,真的是一轉身就會忘記,上課就算跟不上,對一向好強的媽媽而言,也不再是嚴重的事。罹患失智症這件事,對媽媽來說,實在不是壞事。媽媽過去一向都是過度緊張、過度認真的人,這種人對周遭環境總是過度敏感,失憶降低他們對周遭環境的敏感度,日子自然會從容、舒適一些,他們也反而會變得比較容易相處。

  在媽媽生病的第1年,我就體會到,這一輩子所有的恩怨情仇,對她都已經不重要。因為好事會忘記,壞事也會忘記,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,只要在往後的每一天,製造一些美好的事,就真的能讓媽媽的每一天都美好。已經4年半了,讓媽媽的每一天都有一些快樂的事可以笑,並不那麼困難。

文章標籤

春風煦日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上星期日帶媽媽去看畫魂,隨著交響樂團的演奏,媽媽坐在位置上,右手食指翹起,優雅地擺動,而後兩手一起擺動,自得其樂。接近結束時的澎湃旋律,讓媽媽完全忘情地高舉雙手,賣力指揮,好像那是她的樂團。看到媽媽那麼享受這樣的音樂表演,實在開心。

  每一次帶媽媽看表演,媽媽的手總會隨音樂飛舞,有時候還會用腳打拍子,完全忘情。生病以前的媽媽,是一個非常愛面子,自尊心非常強,對周遭環境非常敏感,非常自我克制的人。小時候,在外人面前,都必須隨時觀察媽媽的眼神,一不小心,就會接收到媽媽拋過來嚴厲要求注意舉止應對的眼神。所以任何忘情的表現,根本不可能發生在媽媽身上。智能退化之後,對於外界的認知和反應比較不靈敏,完全沈浸在自己的思考和想像中,因此可以心無旁騖地對所感知的事物反應,像這種沈浸在表演中,隨著音樂律動,旁若無人的反應,在每一次看表演的時候,都會出現。

  因為媽媽能享受表演,所以只要有任何觀賞表演的機會,我都不會放棄。什麼工作都可以擱一下,陪媽媽看表演不能耽擱,失智症患者是跟時間賽跑的人,日子要搶著過。是不是下一場表演,媽媽就不能安安靜靜,從頭到尾享受表演?不知道!

  媽媽在觀眾席上,手舞之、足蹈之的狀況能維持多久,就儘量維持。媽媽享受表演,我享受觀眾席上的指揮。


文章標籤

春風煦日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許玉秀

  每件事都有正反兩面,幸運的人總是找到正面。幸運與否,是可以選擇的。跟失智症患者和他們的家屬談幸運,不是開玩笑嗎?難道罹患失智症還能是幸運嗎?

 

  一、先有正面的思考

   還記得在媽媽失智的現象開始變得比較明顯之後,例如懷疑錢被偷、經常找不知道藏到哪裡去的錢、重複買相同的食物、重複提相同的問題等等,網路上的資訊告訴我,媽媽的症狀只會逐日嚴重,不會進步,只會退步,速度快慢而已。這樣的資訊,就像得到絕症一樣,令人沮喪。但是正因為情況只會惡化,不會改善,我警覺到連沮喪的時間都沒有,能延緩一日的惡化,就是賺得一日。

   總難免要去探索媽媽失智的原因,縱然醫學上沒有辦法提供一般性的理論依據。我自己的結論是:因為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工作,媽媽太過孤單。既然孤單讓媽媽腦部退化,我因而推論:頻頻接觸外界、增加腦部接受刺激的機會,對媽媽應該是有效的治療,至少會讓媽媽的生活有趣起來。既然如此,必須珍惜媽媽還算清醒的時光,生活上媽媽不曾經歷的美好事物,都要讓她去經歷。雖然任何經歷都可能在下一秒鐘忘記,但是只要經歷的是美好的事物,在經歷的那一刻就是美好,媽媽記不住,我會記住,為媽媽辦活動,其實是在為自己製造生活樂趣、累積美好的生活經驗。

  這一動念,我看到自己即將擺脫只有工作和睡覺的日子,因而立刻意識到媽媽甚至用生病幫助我建立新的生活意識。開始主導和媽媽的生活型態,當然也能培養未來照顧自己的能力,這曾經是我在1995年非常憂慮的事。那一年一個人在德國進修,為生活上的瑣事所苦惱,警覺自己進入職場工作10幾年,在媽媽全心全力照顧之下,已經變得十分疏懶,生活上也逐漸變得無能起來。

  既然是主動認為舊有的生活模式需要改變,而不是陷入慌亂被迫改變,改變因而受到好奇心和成就慾望的驅策,自然不會懼怕、擔憂,反而充滿期待,實踐的過程也多了一點趣味。

文章標籤

春風煦日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