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本文原載於:披星戴月,後知後覺
摘要
「沒有人會失去自由,只因為同性戀取得自由。但許多抗議者仍被失喪的恐懼推上街頭,他們擔憂著自己那美好的小世界,那個靠著偏見來連繫和取暖的小世界。或者用友善一點的話說:他們擔心個人化的觀念會以進步之名,拆散他們的集體性,不知哪一天也會摧毀他們最後的堡壘:家庭。」
「他們希望,他們閉眼不看的東西能消失。他們滿腔熱血地捍衛著小世界的入口,這有時也讓人心寒。」
「他們親身示範了最佳的論證: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在學校課程裡討論多元性向的寬容。」
~摘自南德日報2014年1月11日:「要有勇氣迎向多元」
正文
西歐是大家以為對同性戀已很寬容的地方了。但在西歐,反同志的聲浪沒有消失過,不斷反襲著,在法國、在德國、在瑞士...。
大致上來說,德國社會從反同志到接納同志,離起步才剛20年,相較於反同志的歷史,這仍是新事物。今日德國以及西歐的大部分領域,在中世紀叫做神聖羅馬帝國。中世紀是個神權時代,以教規當法律(的主要來源)。那時候的上帝(代言人們)反同志,所以世俗國家便必須對同性戀施以刑罰,好教他們悔過、贖罪。變成(表面上)追求自由主義的現代國家之後,一開始這傳統也沒馬上被「破四舊」,而是以「社會通常道德觀念」的形式繼續存在於歐洲許多現代國家的刑法裡--在這裡,同性戀一直到20世紀末還是犯罪。
德國現行刑法誕生於1871年。當時德國第一次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,德意志帝國 (1870/1871)。在這部刑法典裡,男同性的性交行為一直被定義為犯罪(女同性不是),受到國家的追訴、處罰 (德國刑法第175條),此條文在1957年還得到聯邦憲法法院的合憲判決所支持 (BVerfGE 6, 389),理由不外乎:教壞小孩,破壞家庭,與社會大眾的道德感情相違。
此罪直到1994年才廢除。廢除之後,過了一段時間,2001年開始有了給同性戀結婚用的終身伴侶法(Lebenspartnerschaftgesetz),不過只稱其為「終身伴侶」,還是不願在法律上給予「婚姻」的名稱,此外在許多涉及親屬和家庭的法制上也與異性婚姻做不同的處理,例如收養小孩、所得稅、遺產...。
然後再漸漸地,透過聯邦憲法法院的歷次判決,「終身伴侶」的地位被調整得越來越像異性婚姻,上述的「差別待遇」一項一項被廢除(見本文末所列「社會比法律更遼闊」一文)。不過要像中華民國(台灣)的同性婚姻草案(2014/02 目前只通過立法院一讀)一樣直接改民法的用字,讓各種性別的結合都能一樣稱為「婚姻」,德國的這一天還遙遙無期。
正如「同志」一詞所暗示的:人各有志。德國有八千多萬人,反對同性戀的聲音還是有的。法律的廢、立,與法院的判決,並不能完整呈現一個社會的思想現況。令人遺憾的是,對同性戀、變性人、跨性別認同者的歧視與排擠,於今仍是德國中、小學的現實,許多「特殊的」青少年被同儕孤立,活在焦慮中,甚至自殺。 "schwul" (男同性戀)一詞,在許多青少年口中仍是罵人的話(見本文下方所引報導:「要有勇氣迎向多元」)。
德國西南部的工業大邦--巴登符騰堡 (Baden-Württemberg),邦政府正在討論2015年起中、小學教材裡要納入「同性戀也是一種正常的戀愛」這種反偏見、反歧視、平權的內容。這引起保守派的憤怒。以「守護婚姻和家庭」為理由之一,反對此教育政策的連署網站在11月28日到1月27日的兩個月期間內,收集到 19萬2千多份連署支持,其中近 8萬2千份來自巴登符騰堡邦。
該網站所提出的主要論述是:
「我們也支持:同性戀、雙性戀、變性人、跨性別、中間性別的人都不應該受歧視。我們也支持:應該在課程裡討論社會現存的歧視。然而我們認為,將『接受性的多元文化』制訂在課程綱領裡,讓它變成個別科目的標準內容,是一種透過教育手段的道德灌輸與意識型態再養成。
「我們要求:
「課程綱領小組的討論必須透明化;
「課程綱領小組對於性教育必須有責任意識,拒絕過度強調特定族群與他們的利益;
「維護家庭與學校間的信賴關係,立即停止宣傳新的性道德;
「學校應著重於知識,拒絕傳遞意識型態上的敏感、挑釁、對立概念;
「奉行德國基本法上對家庭和婚姻的保護;(紅色粗體強調為本網誌所加)
「同性戀少年(相較於異性戀)的高自殺率,應該要深入去研究原因和預防,但這不是學校課程就能應付的。這份課綱把目前的教師污名化為『學校是恐同的傳播地』,只會把問題加深,而不是解決;
「若要消除暴力和排擠,塑造出『被害人』與『加害人』的氛圍是不可能達成的。像2015課綱這樣過度聚焦於『性傾向與性別認同』,只會繼續助長歧視。」
上個星期六 (2014年2月1日),在巴登符騰堡邦的首府 Stuttgart 有萬人上街頭抗議。他們不想要學校討論性傾向平權的議題,他們希望,他們不想看見的東西學校也不要談。(PS. 巴登符騰堡邦雖然科技進步,擁有Benz、Porsche等汽車公司的總部,但思想卻頗保守。該邦的某些教會至今仍認為哈利波特是散佈異端邪說、是應該被焚燬的巫術書籍。)
儘管「反『同志平權』教育」的聲勢乍看浩大,不過巴登符騰堡邦去年剛選出的、佔邦議會過半席位的新政府,其政策之一正是「包容性取向的多元」,他們背後有著相對沉默的更多選票。
南德日報的建議:
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,任何意見,包括極端份子,都有上街頭發表意見的自由,我們要尊重。
持守著舊觀念的人民,政府不許輕易甩掉,尤其不能將他們污名化為「落後」。
但道理還是要跟他們講的。他們反同志的行為正是明證: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學校教育,需要在課程裡討論多元性向的包容。
心得
- 聽起來跟台灣的「幸福家庭守護聯盟」超像的。小孩、家庭,總是最好被拿來利用的武器。
- 聯想到這幾天FB上流傳的一篇文章(蘇格拉底之死-當代社會中的反智修辭與中立之惡):必須先追求真相,辯明誰對誰錯,然後才來尊重你有持守錯誤觀念的自由;如此,公領域的討論才會迅速進步。而不是一上來就抬出「尊重多元觀點」、「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」,然後真相和是否對錯都不用管了,大家打哈哈,一片和諧地混過去就好;如此,社會倒退的機會遠大於進步。
相關新聞
- 南德日報 (04. Feb. 2014) Homosexualität als Schulthema. Vorurteile, die verbinden
(認識同性戀,成為學校課程。將人們凝聚起來的偏見) - 南德日報 (16. Jan. 2014) DEBATTE@SZ "Dafür ist die Schule doch da"
(本報網路論壇上的鄉民辯論:「這正是學校存在的意義」) - 南德日報 (13. Jan. 2014) Sexuelle Vielfalt als Schulthema. "Wir haben keinen Bekehrungsauftrag"
(性的多樣性成為學校課程。「我們的任務並不是改變任何人的性向」[只是將議題解禁,並讓人們對於歧視更有感受力]) - 南德日報 (11. Jan. 2014) Homosexualität als Thema im Unterricht. "Niemand wird wegen des Bildungsplans schwul"
(認識同性戀,成為學校課程。「沒有人會只是因為課程就變成同性戀」) - 南德日報 (11. Jan. 2014) Homosexualität in der Schule. Zur Vielfalt ermutigen
(認識同性戀,成為學校課程。要有勇氣迎向多元)
本網誌相關文章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