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復興航空飛機失事的救災過程,柯P市長耿耿於懷、不斷叨唸的是拆堤防耗費三個小時,還立即提出活動閘門的構想。一個有責任感、有能力、有自信的人,理當如此。說的不是自己做了什麼,而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。倒是這個活動閘門的構想,喚醒了一個曾經的發想。
十幾年前,大直明水路旁的面河豪宅吸引許多名人入住。有一回路經明水路,看著站在一排老樹後面的堤防,感覺實在殺風景,不太理解為什麼有人願意拿出上億鈔票,換取有堤防的河岸景觀。不止是這一道堤防,全國各縣市到處都有殺風景的堤防。不管是不是努力地在上面作畫、在上面貼馬賽克,或者用一排略有風姿的老樹遮掩,同樣殺風景。
本來一個城鎮,不能沒有一條漂亮的溪河,漂亮的溪河,能夠造就一個城鎮的飄逸嫵媚;可一旦水淹漫漫,城鎮就不止會蓬首垢面而已,此所以產生堤防。生命財產的安全,比看起來飄逸嫵媚重要。但水患畢竟不是經常有,沒有水患的日子,飄逸嫵媚還是很重要;而一旦河岸有了堤防,還怎麼親水?有了堤防的河岸景觀,實在很難飄逸,至於嫵媚?也需要靠想像吧!
就在明水路的車陣中開始發想,而且從此每次路經有堤防的道路,就忍不住重複發想。如果那堵堤防是可以升降的,平時看不見,洪水來了升起來,不就可以有溪河之美,又可避免溪河之害?不過,需要升起的時候卻偏偏故障的事例,也屢見不鮮。所以呢?讓堤防透明,就不需要升降也能欣賞溪河景觀了。想到這裡,往往覺得責任已了,剩下的就是專業人士的功課了,他們得去思考用什麼透明材質、要怎麼讓堤防是活動的。
過了幾年,看到荷蘭人開發出一種可隨著水漲而浮動的房子,好像是一種更好的策略;那是一種順勢而為的策略,順大自然之勢而為。而且從防範水災的花費來看,可能只是初期研發推廣需要國庫支持,費用最終可由造房子的人自己負擔,應該是民眾會歡迎的政策。可能的問題在於,那種可隨著水漲而浮動的房子,是不是也適合在遠離水岸的陸地上建造。至於造價,只要可以量產,成為可大量製造的類型,就不會成為問題。相較之下,築堤防,不管是哪一種堤防,多麼有彈性的堤防,都是防堵政策,當然也都應該是國庫買單。
走到那一步,到所有的房子遇到水患都會自動升高浮在水面的時候,到所有交通工具也都可以水陸兩用的時候,或許還需要耗費相當時間和努力,而或許也不能全然做到,那麼在此之前或在此之後,可安全升降的透明堤防,還是可成為一個選項。
柯P市長只要做幾道活動的閘門嗎?不妨考慮考慮透明的堤防、可安全升降的堤防、既透明又可安全升降的堤防?
留言列表